不過,在詳加解釋「聽點」以前,王念英老師先切回講題——介紹「林強」和「新世紀」,指出大眾被訓練、在聆聽經驗中排除特定聲音的習慣,在林強的電影音樂中被打破。對林強而言,電影音樂是一種視覺和聽覺互動的方式,而1990至2000年代為跨越千禧的新世紀之交,則是林強和侯孝賢、賈樟柯合作的開始。
1980年代末,台灣新音樂世代代表著解嚴後音樂界對限制創作自由的反撲,林強身處這一波浪潮之中,和同時代音樂人如雷光夏、濁水溪公社等創作了許多地下音樂(相當於現在的「獨立音樂」)並在1990年代掀起了台語搖滾音樂風潮,他用和傳統截然不同的台語歌曲,打破了語言禁忌和台語歌悲情的刻板印象,在《新台語歌五年紀》紀錄片中記錄了林強在校園巡迴場中演唱〈向前走〉,引發了聽眾熱潮——在此之前沒有人聽過校園歌手唱台語歌,林強可說是震撼人心的存在。1993年,林強推出專輯《娛樂世界》,是為他藝術理想之作,充滿了龐克、重金屬、噪音等實驗手法,但也因此銷量低落,並促使林強走向非主流市場,並進一步走入電影圈子,製作了幾張概念音樂專輯,《南國再見,南國》即為其中之一:他在《南國再見,南國》中演出,並負責製作音樂,這也是他和侯孝賢合作的起點。王念英老師播放了《南國再見,南國》開場中,林強所寫的〈自我毀滅〉所搭配平溪線火車上搖晃的乘客長鏡頭為例,指出模糊的歌詞、重節奏、和畫面幾乎分離的配置,開啟了台灣電影和音樂全新的合作模式。在此之前,台灣1960年代文藝片中的音樂運用多以推動敘事的主題曲為主,歌詞完全貼近主角心境並有強烈的商業化傾向,但在《南國再見,南國》中,觀眾不僅難以聽清楚歌詞,甚至也無從得知樂團或演唱者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