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在1960、70年代席捲學界,影響甚鉅(大家或許聽說過所謂的“the linguistic turn,”Richard Rorty在1967年提出的)。那些年的文學研究也因而吸納、接收了結構主義的許多基本概念。但是劉若愚卻不認為這個流行學說是分析古典中國文論最理想的框架,反而在一些歐洲現象學理論家,如 Mikel Dufrenne (The Phenomenolog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1953), Paul Ricoer 等人的美學論述中得到許多滋養,並因此成就了一部被大家公認的介紹傳統中國詩學的重要英文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