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從永靖、彰化到台北的陳思宏,又或是從員林、台中到台北的文薰老師,都曾有過「鄉巴佬」意識。如何意識到自己是個鄉巴佬?從哪些層面上意識到自己是個鄉巴佬?包括衣著、髮型、英語成績、對於都市的熟悉程度等等,被看見、被發現自己不熟悉因此不屬於該處的羞恥感、罪惡感,就是一種鄉巴佬意識。為了擺脫鄉巴佬意識,或是這種鄉巴佬意識本身,或許就會成為一種寫作的起點。身處都市的格格不入,與不再被鄉下的人際關係、價值體系綑綁的兩面性,那是意識到身為一個人的自由和失落是相伴而來的契機,對創作者而言,就會是創作的開始、書寫的起點,為了那個回不去的時代,為了那個回不去或不回去的自己。對於那個起點,回不去或不回去的地方,仍有某些連結存在,且回不去、不回去其實是自己做出的選擇,並且必須為此付出代價,代價可能是對於起點的某些背負或罪惡感。這是文薰老師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衍伸臺灣以鄉土為背景的小說的觀察要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