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二十歲,你好」展覽初期的構想就必須先經過限縮與聚焦,經過討論後,他們選定台灣新文學一百年之間每二十年的斷代中,恰巧二十歲的青年作家與他們的作品作為主題。包括1920年的吳濁流和他移動於火車站間的經驗,1940年代的常於咖啡廳與張文環碰面的陳千武,或是1960年代學院內、外的白先勇、王禎和、楊青矗等等。實踐的困難則是台灣文學基地的空間與展品之間是否相配,或是敘事呈現的多寡深淺都是重要的考量。同時,馬翊航老師也舉了「小封神藏寶圖」、「懶雲診療室」、「南國漫讀節」等等,他實際參觀或是參與的展覽經驗來分享,並且表示展覽除了提供知識之外,重要的是它還能建立情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