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台灣文學史的課堂,卻不知道要從何談起台灣文學。那對我而言實在太無聊了。」笑語之間展開的演講,顧玉玲老師幽柔玄秘的音聲帶有幾分調皮的意味,卻也無疑直指了非虛構書寫至當代台灣的特殊性:究竟「非虛構」如何作為文學的一環剖析、詮釋?散文與小說、報導文學間向來混昧難分的疆界,在重於系譜的文學史編纂中是否也有被忽略、誤讀或簡化之處?乃至台灣文學在匯聚多元異質之時,也可能因後設重構的史觀而有正典化、循規蹈矩之虞。然而不以提供正解為目標,顧玉玲老師娓娓道來歷時的田野筆記、非虛構書寫探索歷程更趨近於散射的光影,遍繞於各式體裁、人文議題之間,不往向單一終極的依歸,更可在去中心的場域間交織、播撒與民情共在的眾聲喧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