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許卉林(知名導演)
主持:張俐璇(臺大臺文所副教授)
時間:2022年05月05日(四)下午15:30-16:20
地點:臺大綜合教學館401未來教室(線上舉行)

撰稿人:蔡易澄(臺大臺文所博士生)

2022.05.05

開往左營的慢車:

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的生成

張俐璇主持 / 許卉林主講

一部講述台灣文學的影像作品,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呈現呢?本次演講邀請到《台灣男子葉石濤》導演許卉林以及監製林靖傑,一起來聊聊這部作品的幕後花絮,看看導演如何用影像來轉譯葉石濤個人的一生與其作品。

《台灣男子葉石濤》拍攝前後總共花了三年之久。最一開始,許卉林導演在準備籌畫拍攝以前,收到了來自高雄文化局寄來的葉石濤全集。總共23冊的全集,一度讓非台文科班的他迷失了方向。如果按照原本想法,從第一篇開始讀起,可能會因進度太慢而讓整個拍攝計畫延期。最後則是先從許多人評論過的作品開始閱讀,不僅可以快速捕捉到他一生中重要的作品,配合著他人的評論詮釋,也能更快進入葉石濤的文學世界。

《台灣男子葉石濤》作品中可分為兩大部分,一則是訪談,一則是以影像去詮釋作品。由於葉石濤已在多年前去世,訪談多半圍繞在他的親人、好友以及文學圈的文人們。也因為採訪了許多專業的學者,原打算將珍貴的學術性討論也一同剪進正片裡,但後來又希望能拉近與大眾的距離,若要置入這些較學術性的討論,又會需要補充更多的前置脈絡,使得整部電影看起來非常繁雜,只能忍痛將這些片段刪除。導演表示,他希望這部片不要讓觀眾覺得台灣文學是很艱深的東西。他想盡可能把葉老還原到一個人的樣子。是而剪輯時,也從原本構想中的倒敘法,改成正敘法,先讓觀眾對他早年的文藝生活有了解,後續在看到因白色恐怖而坐牢時,才更能感受到那種悲傷。從他的一生、他的日常去切入,以親民的視角去呈現,希望激起觀眾對台灣文學的興趣。

而在詮釋作品的部分,他們則做了非常多不同媒材的嘗試。〈葫蘆巷春夢〉以舞台劇來表演;〈紅鞋子〉、〈牆〉用舞蹈劇場來呈現;〈群雞之王〉以落語的喜劇形式詮釋;〈西拉雅族的末裔〉則採用了現代舞的形式;〈有菩提樹的風景〉、〈舊城一老人〉則用動畫來表現。藉著不同的媒材,與文學作品進行對話,以此碰撞出新的火花。監製林靖傑則透露,他們為了拍攝舞蹈,導演許卉林還跟著一起練舞,就是為了知道這個媒材可以有什麼樣的開展性。他們會跟表演者進行溝通,整合彼此的詮釋。某方面來說,許卉林不只作為這部紀錄片的導演,亦是裡頭各式藝術媒材的導演。

許卉林導演提到,幾年前看到《他們在島嶼寫作》的系列紀錄片時,讓大家非常驚豔於他敘事的規模以及藝術性。這次在創作《台灣男子葉石濤》,也是以他們為指標,希望能讓觀眾認識到更多台灣的作家。《台灣男子葉石濤》將在6月17日於全台各大戲院上映,歡迎對台灣文學有興趣的朋友,一同進戲院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