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蔡蕙頻(臺灣圖書館編審)
主持:
陳韻如(臺大法律學院副教授)、張俐璇(臺大臺文所副教授)
時間:2021年11月02日(二)下午15:30-17:20
地點: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5樓1501未來教室

撰稿人:蔡易澄(臺大臺文所博士生)

純度87趴:《不純情羅曼史》與歷史不純情

講者:蔡蕙頻

近年來,台灣掀起了一波台灣史寫作的熱潮,舉凡「非虛構寫作」、「轉譯書寫」、「歷史小說」等關鍵詞蜂湧而出,回應了台灣在尋找自我身世的強烈需求。不過,在這些寫作裡,彼此又存在著哪些差異呢?本次演講邀請到寫作《不純情羅曼史》、《好美麗株式會社》的蔡蕙頻老師,與我們分享非虛構寫作與歷史小說創作上的「眉角」。

當創作遇上了歷史素材,因為牽涉到歷史真實,不免讓初學者萌生許多疑問:人物要真實存在嗎?情節可以虛構嗎?視角要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結局要忠於史實嗎?關於這些問題,她認為人物與情節可以部份虛構,人稱以順手為主,在結局的收束上則以近於史實為宜。在大方向上貼近歷史,允許少部分的虛構,就可以鍊成一篇平易近人的歷史書寫。

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入了解,蔡蕙頻老師安排了一系列的練習。首先,是學習如何在一句話裡,簡單講完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必須包含「人事時地物」共五個元素,讓讀者能在第一時間迅速了解整個故事關注的焦點。而當故事出現時,創作者則需要情節來填補,將故事的血肉建構出來。在編排情節的同時,也會加入史料的細節,讓整體故事看起來更具有說服力。無論在發想劇情的情節,或是安排人物的細節,都仰賴創作者尋找材料。在數位化的時代哩,尋找材料也因資料庫的出現,而變得相對容易。

蔡蕙頻老師介紹了台灣史學常用的資料庫系統,「台灣圖書館資料庫」、「台大圖書館資料庫」與「中研院台史所資料庫」,並實際演練操作。假如今天要安排小說人物在十月十日前,抵達台灣觀賞煙火,那麼他最晚需要什麼時候離開日本?根據坐船旅遊的線索,我們可以從「日治時期圖書影像系統」搜尋與台灣旅行相關的關鍵詞,找到台日往返的航班表。又或者是,如果故事需要一名公醫登場,也可以延著其公務員身分的線索,在「台灣總督府職員系統」中尋找角色原型。而如果缺乏故事,也可以上報紙資料庫系統,從新聞案件直接下手。蔡蕙頻老師特別表示,在「台灣日記知識庫」有不少珍貴的故事等待挖寶,也尤其,在日記中更可以看見人們日常生活的模樣。

一項歷史材料,勢必會存有許多的空隙。將之轉換成故事時,創作者就必須想辦法處理這些部分。刪去多餘的資訊,或是填補未知的部分,都是可以採用的策略。不過,在寫作上最忌諱的還是出現歷史資訊不正確的狀況。創作者若是將當代觀點帶入角色中,便很容易讓角色說出不符合歷史情境的對話。對此,蔡蕙頻老師提供小訣竅,認為創作者在下筆前,可以將主要人物的生命線畫出來,並標註重大的歷史事件,才不會犯下史實偏誤的窘況。而在建構角色的生命線時,也可以同步畫出整個故事的起承轉合,確認每個角色在故事中的位置。她強調,故事的每一個資訊都是有功能的,每一個角色的動作都是有動機的。當角色擁有動機時,就可以製造衝突的場景,進而讓故事具有張力。

演講結尾,蔡蕙頻老師拉回了此次講題「純度八十七趴」。對她來說,歷史佔了整個故事的百分之八十七,而虛構則佔了剩餘的十三趴。就讓我們以虛構填補真實,將屬於台灣的故事,繼續說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