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娘》為例,最初是因為網路瘋傳「陳守娘為最強女鬼」的話題,讓編輯部對此感到幾分興趣,並回頭找了《台灣通史》的史料。原本在編輯的想像中,要打造成爽快的女鬼復仇記,但後來在漫畫家的轉化後,反倒更改為深度刻畫女性困境的群像劇。編輯提案時的想像,其實往往在漫畫家接手創作時,又有另外一層的轉化。而在《守娘》故事裡,為了讓女主角能立體起來,需要設計「看穿浮屍案另有冤情」的橋段。編輯部便尋找了清代檔案,研究當時的人如何判斷冤案,最後將此一橋段設計成「因浮屍指甲無泥沙,固非單純的溺斃」。而漫畫除了在故事內容上需要盡可能符合史實的細節,圖像繪圖更需要史料的參照。這些細節雖然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尋找資料,但最後在漫畫表現上,卻往往只呈現一兩頁。對於歷史細節的極致追求,可以看作是他們作為轉譯工作的職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