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研究觀點,處理媒介與戰爭的關係時,會將媒介單純視為一種對戰爭、戰場的再現。但楊子樵老師認為,更重要的應該是注意到媒介內在於戰爭之中,甚至是如何構成戰爭。諸如烏克蘭戰爭的照片、網路上的奶茶聯盟迷因、經濟學人報導台海危機的封面等,這些影像如何配置物件,呈現什麼概念,都是值得注意的。並以Paul Virilio的「知覺後勤學」理論出發,梳理了視覺影像發明之初的樣態,以及其如何在戰爭時被使用。從影像槍、Nadar空中攝影、U-2偵察機到這陣子俄烏戰爭使用的無人空拍機,都可見到視覺媒介與戰爭的關係,而有了「影像即武器,觀看即武裝」的論點。楊子樵老師另以巴特勒的「戰爭的框架」出發,提醒我們要注意到這些照片本身的框架、目的,對誰展示,以及是否掩蓋了什麼,以此建立更具批判性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