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林孟寰(知名編劇)
主持:鄭芳婷(臺大臺文所副教授)
時間:2021年05月17日(一)下午13:20-16:20
地點:臺大臺文所會議室(改為視訊舉行)

撰稿人:曾士銘(臺大臺文所碩士生)

上一篇
下一篇

主持人鄭芳婷教授首先簡要提示「台灣酷兒劇場」的歷史發展與當代趨向自我反思的「滾動式修正」,緊接的講者林孟寰編劇則拋出了關於此次講座的核心命題:「當前『同志』這個議題還值得被討論嗎?又,可以討論出什麼?」在切入其劇作書寫之前,林孟寰首先自我釐清關於劇場、同志之間的個人生命經驗與觀察。

出身台中鄉下、現年35歲的林孟寰在高中時期便曾嘗試創作與「同志」相關的小說,然而其自認當時的時空環境下尚無法直接觸及到相關資訊,因此打定著大學一定要到台北來「見識」所謂「同志天堂」。時移事異,千禧年前後幾種「同志現身」的文藝策略競相湧現,包括《孽子》、《童女之舞》開始在電視劇上播映,而電影《藍色大門》、《刺青》也吸引不少關注,甚至到了近年「同志題材」走向大眾商業化以開拓BL市場。林孟寰面對前人所累積的種種藝文能量,同時立於「後同婚」的時代交岔口上,他自問(也問課堂的同學們):在看似「已經日常化」的同志身分之前、在「愛最大、相忍為同運」之後,我們還需要為了什麼樣的「同志議題」持續努力抗爭、推動公共事務?另一方面,又如何開創有別於前人的敘事角度、藝術形式以探究「同志題材」呢?

林孟寰在一次參與阮劇團的「劇本農場計畫」中偶然接合了「科幻」和「同志」的書寫契機,此後開啟了他的「方舟三部曲」。科幻或奇幻題材是林孟寰從小到大的愛好,然而「在劇場裡演科幻」卻是內行人人皆知的大難題,無論是就技術執行層次、觀眾接受效果或舞台表演本身的基本調性而言都難以實踐,這也是何以當前台灣劇場中甚少出現相關作品。然而,除了受到王友輝老師的鼓勵,林孟寰也在嘗試的過程中發現,扣連「科幻」與「同志」或許一方面既能開展出新的討論視野、帶入新的命題以思索同志的「未來」,另一方面也可能開發不同取向的觀眾市場,而將科幻迷、BL粉和同志藝文圈牽在一起來看戲。

方舟三部曲之一的〈前進吧方舟〉講述的是未來為了管制人口而禁行異性交配的時代,地球發生滅亡危機而唯一生還的人類工程師阿凱和兩個AI機器人背負著地球全物種的命運。這個科幻劇本的基本框架即拋出了許多大哉問:假若科技進展至「生殖(育)解放」之際,「人類」、「動物」和「同性愛/同性交偶」究竟還意味著什麼?如何劃定差異?而更往前追問:人類意志、理性和慾望之間的關係又在如此命題底下如何可能體現在劇場上與觀眾心裡?二部曲〈地球自衛隊〉則結合電玩場景和末日敘事,林認為此作抓到了內容與形式切合的關鍵而呈現出「科幻喜劇」、「風格化表演」和「由觀眾所投票表決之結局版本」。而在台北加演場中,林孟寰又增加了一個「沒意見」的版本,其起心動念在於2018年年底的同婚公投挫敗,使他深刻感受到無論「選擇」或「不選擇」事實上都會影響個人的權利,對他來說,正因為劇場就像一個實驗室,各種論點與回饋都可能在裡面發生,因此希望藉由此演出形式而達到與觀眾、演員和編導之間的有機對話。最後則是〈阿飛夕亞〉,此劇旨在大膽提問:過去我們一直以為 AI 是作為「人」的參照物,但會不會其實AI可能比「人(總是仍保有動物性)」還要接近文明想像中的「人」?比起前兩部,〈阿〉的表演風格比較嚴肅、沉悶,多以大串獨白來呈現。而透過這樣的表演方式與劇本台詞,林孟寰的發想源自當前台灣男同志常常會「被要求『GAY』一點」來出席社交場合,而這種形象就是某種程度的「展演」,儘管大家都知道同志百百款,但只要我們想「標誌同志」就會訴諸某一種摻雜了高度社會性的期待樣板,而這類性的姿態往往卻是同志、女性在一般人際交往場合中比較容易取得認可者。

另一方面,林孟寰對於「同志」的書寫慾望同樣環繞著「政治與歷史」,Churchill的Drunk Enough to Say I Love You以男同志來隱喻英美關係啟發了他的思考,而在他消化過自身認同掙扎與生命經驗之後進一步催生了劇作《同棲時間》。此作寫於2016年左右,後來才在2018年有機會到東京小劇場首度公演,其靈感來自劇作家在家人告別式的場合中遇見素未謀面的親戚之際所突然萌生的問題——假使我在軟體上約到了從來沒見過的堂表兄弟,我們之間會是什麼狀態?在此問題上,台灣與日本之間矛盾的關係也進入了《同》的創作發想。臺灣社會長期處在「日本—國民政府—中國VS台灣」的複雜殖民情結,面對不同的殖民政權卻出現一部分聲音為了對抗「後來的殖民政權(國民政府)」而刻意抬升「前殖民政權(日本)」的形象,林孟寰觀察到這樣的矛盾論述不僅發生在政治利益,更滲入關於「台灣人」的民族性討論;另一方面他也在這部作品中摻雜了從同志社群的內部視角反思主流同志圈的歧視效應(厭女、排跨、年齡與身材的污名等)。

最後,改編自陳千武《活著回來》的歷史音樂劇《熱帶天使》是目前林孟寰正在工作的劇本,其將小說中曾有男男性行為的日本軍官獨立抽繹出來,而發展較完整的角色形構,對林孟寰來說,現階段的任務是去挖掘台灣歷史中的同志身影而不只是接受一種「現代西方移植論」;另一方面,他也頗好奇美援時期的台灣開啟了很多和美兵相關的娛樂產業,這群人之中是否有同志?而他們在這個政權轉換之際會和台灣人一起從事什麼樣的娛樂活動或發展什麼樣交友型態?過去也是另一種未來,因為有太多空白在等待開發,當前的台灣藝文工作者似乎有股默契、不約而同地致力於「歷史」的百合化、BL化,努力不讓「同志」成為一種當代的孤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