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4 月 7 日2023 年 4 月 7 日 NTUGITL 主講:張典婉(作家、文史與表演工作者) 主持:楊雅儒(臺大臺文所助理教授) 時間:2023年03月28日(二)下午14:20-17:20地點:臺大臺文所324教室 撰稿人:許為庭(臺大臺文所碩士生) 「我待過的報社都倒光光了!」張典婉講者笑著談起她的經歷,她曾在民生報與台灣日報當過日報記者和副刊,走過報業的輝煌時代,最後一棒來到自立晚報當副刊,迎來文字沒落的年代。卻因記者的經驗讓她有著不同的書寫方式和蒐集故事的策略,也因為她家族特殊的緣份,自童年便與許多台灣文學界有名的作家來往,獲得更深刻、難忘的回憶。 林煥文先生是林海音作家的父親,而擔任老師的他在從事教育過程影響著眾多學生。吳濁流先生與張典婉講者的父親先後都成為林煥文先生的學生,並且在他的教育下,知識面和思想面有著極大的影響,這樣的一層背景關係讓張典婉講者在童年時期便時常在家中遇見吳濁流、林海音等人,這樣的緣份也牽起往後講者的寫作題材選擇。演講過程中講者生動的描述吳濁流先生拜訪家裡,年幼的她跑去小販買魚的故事,又描述自己與許多作家見面的場景,聽著故事彷彿那些距離遙遠、感到陌生的作家都一一熟悉了起來。 整個演講以照片串起,講者藉由照片帶著我們透過服裝,像是唐裝、留辮、高校制服、西服等,和照片風景的線索去了解那個我們無法抵達的年代。幾張照片將整個DNA全部連起,追溯那個年代的生活與記憶。「影像會說故事」張典婉講者強調,影像的有跡可循成為她追訪故事的主要途徑,利用老照片、家族訪問、親戚記憶來拼湊那個年代的DNA密碼。 接著透過講者分享的照片,讓我們看到了鍾理和、吳濁流、龍瑛宗、鍾肇政筆下的小說場景,數十年之後那些景象依舊,像是亞細亞的苦戀花、敬聖亭、雲梯書院,還有美濃的黃蝶翠谷。講者也邀請我們有空多出去走走,到北埔、新埔、龍潭玩一下,走讀作家的文學足跡,看看他們生活的小鎮長什麼樣子,會有意外的驚喜發生,能在旅途中看見與小說中一模一樣的場景再現於眼前。 這次的演講由張典婉講者補白了客家文學的內容,從影像可以看到人文時代背景,了解戰後遷徙那一代文人的生活。而在講者追溯她母親的故事、她父親那輩人的故事之後,還有很多被遺忘的角落、小人物的口述、菜市場裡的口述是她想繼續探究的,她會繼續執筆將故事寫下,補白尚未被完成的臺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