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劉克襄(著名作家)
主持:胡哲明(臺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時間:2022年04月08日(五)上午10:30-12:30
地點:臺大生命科學館3樓演講廳

撰稿人:魏亦均(臺大臺文所博士生)

以石虎為師的
徒步旅行

劉克襄主講
胡哲明主持

在「同歸」與「殊途」之間: 劉克襄「以石虎為師的徒步旅行」講座側記

本所獲台灣文學學會2022年01期「林榮三台灣文學講座」補助,邀請常年蹲點田野、筆耕自然,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的劉克襄先生擔任本所講座專家,進行三場專題講座。劉克襄以「以石虎為師的徒步旅行」為題,為講座揭開序幕。在這場以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之師生為主要對象的演講中,其嘗試拋出的不僅只是人與動物、自然生態三者間如何共存的命題,同時也正直指或質問著,文學/人文視野及其關懷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究竟為何?又要如何在不同專業與場域之間,被重新演繹與定位的問題。

劉克襄近年徒步穿村走巷的身影,不僅遍及台灣各地,也將腳步延伸到香港等地。在劉克襄有意跳脫主流、不斷重複,或被大眾運輸工具所宰制的旅遊、漫遊路線,走出一條「殊途」,發掘台灣「自然」之境,建構文學的另一種「生態」時,劉克便襄提出「以石虎為師的徒步旅行」的旅行與寫作方案。但,究竟劉克襄是如何又為何要提出「以石虎為師的徒步旅行」的方案?對此,劉克襄從2016年時因「一條路」的爭議談起。2016年,苗栗三義外環道新闢計畫工程動工期間,由於石虎棲息地遭受入侵與破壞,繼而陸續出現石虎遭路殺、毒殺與犬殺的情況。對此,不少環團與保育人士,先後以石虎為號召,對開發工程提出抗議。對此,劉克襄卻拋出了一個極為深刻的反思與詰問:以人類利益為唯一考量的環境開發之下,石虎棲地的劘滅,看似只是自然生態與生物的浩劫,但在此變革的過程中,人類是否其實有正遭受著同樣的迫害?對此,劉克襄便認為,身而為人最基本的「走路」的自由,其實正不斷地被剝削,而生活、旅行或漫遊的意義也正隨之剝奪。而在這樣的處境底下,人與石虎其實並沒有任何不同。為此,劉克襄即以石虎為師,提出「走路的石虎守則」:像山貓一樣思考、走路路線的選擇、科技的整合利用、自由走路的權利、郊野村落的狀態、交通工具的使用、淺山環境的破壞、農業多樣的撞擊、有機物產的期待、觀光旅遊的內涵、公益精神的實踐與生活價值的取捨。在此守則下,劉克襄拒絕主要/主流的交通運輸工具,而以台鐵、公車為輔,徒步為主的方式,嘗試藉此擘畫出新台灣風景與文學之路。

在日行數十公里的徒步過程中,劉克襄繞進了非腳踏實地不可才到達得了的山林野境,也終於遇見或重新發現了台灣「內裏」之美:如依大樹而建的土地公廟、自給自足的農村生活、人畜共生的有機/友善環境等人情與地景。劉克襄便在這一遭又一遭以石虎為師的「殊途」路上,一步步地重新定位「觀光旅遊的內涵」。「以石虎為師的徒步旅行」,不僅讓「旅遊」因此具備著「公益精神的實踐」,同時也帶領著所有的旅人與讀者,走上一條與自然萬物共存、共生、共好的「同歸」之路。

以石虎為師的徒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