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誦聖教授指出,在解嚴前夕的1985年開始,由於商業市場的興起,台灣文壇便更明顯地承受到雅俗分流的壓力。比方說勵志書籍在此時盛行,張大春等作家揭櫫「後現代」技法,自覺地意圖做出區隔,劃分出位階高低的差異。延續到九○年代之後許多年。這段時間嬰兒潮的作家們往不同方向移動,位階向上或向下。如袁瓊瓊決定前往中國撰寫電視劇,自己知道她天生對於流行文學的一個要素,戲劇性結構,的有敏銳的掌握力,此為往流行文化移動的例子。朱天文、張大春,則以雅文化作為目標進行移動,朱天文《荒人手記》裡引用到李維史陀、傅柯等人,處理的內容更是九○年代台灣出現的雅痞文化,張大春則是以後設手法、後現代手法來創作。掌握到文類位階的座標,是釐清文學史問題的一個重要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