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張少濂(「迷走工作坊」創辦人)
主持:張俐璇(臺大臺文所副教授)
時間:2024年03月26日(二)下午13:00-15:00
地點:臺大綜合教學館401未來教室

撰稿人:蔡易澄(臺大臺文所博士生)

你聽過台北大空襲嗎?你知道是哪個國家空襲的嗎?2020年,推出《台北大空襲》的迷走工作坊走上台北街頭,隨機採訪街上民眾。沒想到,完全回答正確的人竟只有10%,公眾對這段歷史似乎有些陌生。本次演講邀請到迷走工作坊的創辦人張少濂,聊聊《台北大空襲》如何橫跨桌遊、電玩與小說三種媒介,轉譯大眾不熟悉的歷史。

《台北大空襲》是於2017年時推出的桌遊,在集資平台上募資超過六百萬,後又於2022年、2023年相繼推出小說與電玩,可謂是近年以台灣史為題材的強力作品。創辦人張少濂提到,自己小的時候很常聽爺爺講這段故事,但卻發現身邊的同學對這段歷史不太熟悉。長大以後,他發現跟他同個聯考世代的人也對台灣歷史少有認識。重新理解這片土地曾經發生的事,成了他製作這款桌遊的契機之一。

在製作《台北大空襲》的過程中,張少濂也請了專業的歷史顧問,希望在細節上能建立在基礎的歷史事實上。比方在製作電玩時,遊戲需要建出完整的建物3D模型,這時便需要透過照片等相關資料,嘗試還原建物的比例與細節。但有的時候,不免會遇到美術與歷史細節衝突的時候。好比團隊想要表現飛機空襲時的壓迫感,創造飛機如烏雲般壟罩整片天空的場景,但在真實的歷史中,飛機都是在看不見的高空中投擲炸彈。如何拿捏美學與歷史的平衡,就成了團隊的一大考驗。

《台北大空襲》最初以桌遊形式登場,後來開發衍生的電玩與小說集,則是希望能將不同媒介的受眾相互導流。《台北大空襲》的小說集是由當代多位作家共同創作而成,在作家創作的過程裡,張少濂希望能保有一定的創作空間,僅交給他們電玩的劇本,只要作家寫作的故事能在同個世界觀就好。而作家們創作的故事,也以彩蛋形式出現在電玩中。除了製作《台北大空襲》,迷走工作坊也推出了《高雄大空襲》的桌遊,在宣傳照、宣傳mv的製作上,則又是另一次跨媒介的挑戰。除了高雄大空襲本身的歷史事件留下較少資料,後期在製作宣傳場地、史料照片授權等,也都需要團隊投注心力,在考證、市場與美學等不同面向中做出權衡。

在面對國際市場,《台北大空襲》也收穫了不少玩家的好評。過去在西方世界,多以盟軍視角看待二次大戰,但《台北大空襲》是以受軸心國殖民的底層人民觀點,可說是打開新的面向。反思戰爭的殘忍,攜手維護和平的願景,是人們跨越國籍的共通語言。張少濂表示,未來《台北大空襲》將會推出另一款以AR方式進行的番外篇,期望能夠繼續喚起大眾對這段歷史的認識與省思。